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研究成果 >> 正文

我校高端外国专家罗伯特.賴兹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在《Science》上发表

发布日期:2023-05-09    浏览次数:

        近日,由我校恐龙演化研究中心地球科学学院高端外国专家、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ICFS)“低碳-清洁能源富集与CO2储存”研究团队成员罗伯特•赖兹院士(Robert Reisz)领衔的国际联合“生物演化与碳循环”小组,在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对兽脚类恐龙面部的软组织进行了重建,还原了兽脚类恐龙面部古生态形象。

        该项研究通过对比蜥蜴、鳄鱼和兽脚类恐龙头骨及牙齿的大量实验数据分析指出,相对于头骨尺寸的大小,兽脚类恐龙带有锯齿的锋利牙齿其实并不是那么突出,它们的尖牙利齿平时被鳞状皮肤形成的“嘴唇”保护着,从外侧并不能被看见。这大大颠覆了以往大多数人心目中掠食性兽脚类恐龙的面部形像。

        根据传统的认识,在很多影视作品和复原绘画中,以霸王龙为代表的兽脚类恐龙,往往都被复原成像现代的鳄鱼一样,它们没有可以遮挡牙齿的“嘴唇”,锋利的匕首状巨大牙齿裸露在血盆大嘴之外,让这些掠食者看起来凶相毕露。长久以来,类似的复原形象已经成为观众们熟悉的兽脚类恐龙外表特征之一。

         但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兽脚类恐龙的唇部结构与蜥蜴类似,闭上嘴时牙齿被包在鳞状皮肤形成的“嘴唇”内,从外面不会被看到;即使张开嘴之后,牙齿也不会过多地暴露在嘴唇之外。现代鳄类将牙齿暴露在唇部外侧,是其后期独立演化发展出的一种特征,其祖先类型的嘴唇结构反而与兽脚类恐龙及蜥蜴类似。

        此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刷新了我们对兽脚类恐龙面部形象的认识,更在于其为重建恐龙和其他灭绝物种的软组织和外观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史前动物如何保持牙齿健康,如何进食等行为,以及它们更广泛的演化与古生态模式。

        该项研究从确立研究方向到获得最终的成果,前后共历时了11年的时间,共有6名赖兹院士曾经的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参与此项课题。美国奥本大学地球科学系的讲师Thomas M. Cullen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赖兹院士为论文通讯作者(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多伦多大学)。此外,著名古生物复原绘画艺术家Mark Witton也参与了此项工作。

(资料提供:恐龙演化研究中心 地球科学学院  翻译整理:陈军)

  论文链接:Theropod dinosaur facial reconstru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soft tissues in paleo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