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正文

东北全新世早期人地关系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发布日期:2020-10-19    浏览次数:

      实验室生物考古及第四纪环境研究团队汤卓炜、张全超等依据我国东北迄今所知较早的双塔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后套木嘎遗址的动物遗存及其生存环境,采用比较解剖学等新方法,开展了我国东北古代人类的生存模式的新一轮研究,结果表明,约一万年前双塔遗址处于干冷的气候环境,古人类以蒙古兔、环颈雉等小型动物为主要狩猎对象,兼营渔捞,属于广谱型肉食资源经济形态;结合出土的石制工具组合分析,推断当时人类采用的是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广谱型生业模式。古环境研究揭示,后套木嘎遗址一期的气候湿润寒冷,禾本科植物繁茂,人类用禾本科植物做孱和料,夹碳陶的出现证明禾本科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遗址中禾本科花粉含量的升高可能与人类对植物的二次开发行为有关。而后套木嘎三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更加丰富,更加适宜于人类生存。
      成果对于揭示古代人类食物选择、狩猎行为、家畜家禽饲养模式等经济、文化生活概况及复原古代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为后过程考古背景下动物考古提供了研究范式,完善了动物考古学科体系,提高了动物考古研究的认知水平。

 

               双塔遗址部分出土动物遗存                                                       后套木嘎一期出土的夹碳陶


                                                                                                                                   一万年前东北地区古人类生存模式复原图